邮箱登陆
立即登陆

中科院“率先行动”第一阶段目标全面完成(权威发布)

2020-09-17 分享

  本报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吴月辉)16日上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中科院全面完成了“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解决了涉及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批重大战略性问题,产出一大批重大成果,为2030年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白春礼介绍,“四个率先”即“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2014年,中科院党组研究制定《“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简称“率先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两步走”发展战略,即到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四个率先”,到2030年左右全面实现“四个率先”。

  6年来,中科院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充分发挥科学院多学科和建制化优势,加强开放合作和协同创新,高质量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产出了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引领带动我国若干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前沿,突破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有力支撑和解决了国家的重大需求。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战略支撑作用。

  在量子信息和凝聚态物理方面达到国际上并行领跑。中科院在第一阶段“率先行动”计划中,率先在国际上实现了千公里级的量子纠缠星地密钥分发;做了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检验研究;在固体中首次发现了外尔费米子;首次在铁基超导体中发现马约拉纳束缚态。

  在深空深海一些领域取得巨大突破。中科院先后发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实验卫星、中国第一颗探测引力波的“太极一号”卫星等6颗科学卫星,基本形成了中科院空间科学卫星体系化的能力,也在国际空间科学领域占据了有利地位。全面参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目前有12颗北斗三号卫星是中科院完成的。牵头负责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应用系统。承担探月工程任务的地面应用工程。成功研制了“海翼”号、“潜龙”号、“探索”号、“海斗”号、“海星”号为代表的谱系化的深海无人装备,在海底实现海底自主探测、采样一体化。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战略支撑。年产400万吨煤制油工程成功试车投产,这是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炭液化装置。研发“中科发”“嘉优中科”“中科5号”等共计44个设计型新品种。一批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大规模推广使用,最近3年新品种累计在全国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先后孵化培育了中科曙光、国盾量子、“寒武纪”等18家上市公司,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承担了一大批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工作。比如贵州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广东东莞建的中国第一台散裂中子源,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成果。

  此外,中科院还以推进国家科研机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健全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科教融合,积极探索科技智库新的体制机制,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大力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一大批优秀拔尖人才,高质量完成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建设任务,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批研究机构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大幅提升。

  “总体上看,中科院已经开始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转变。”白春礼介绍,今年7月18日,中科院组织召开了“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情况咨询评议会议。会议认为,中科院“全面完成了‘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目标任务,为2030年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中科院正在研究制定到2030年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的战略规划。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