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多年技术沉淀,经过数次核电站乏池现场系统性试验,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特种光电智能化装备研发团队历时6个月夜以继日地攻关,成功将水下双目测量技术应用到水下大型强放射燃料组件在高温状态下的三维测量系统。
该系统于近日在国内某核电站进行了首次现场使用,获取了核燃料组件的高精度测量数据,通过了用户和相关部门的验收。在核工程水下燃料组件多参数三维测量应用领域填补国内空白,替代国外进口,为我国核燃料组件延寿计划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国内现役核电站所用核燃料组件总长逾4000mm,关键参数包含组件长度及变形量、格架宽度、上下管座距离等十余项。整个测量过程是在高温、高辐射及热扰动工况下进行。组件长度及变形量、上下管座距离的测量实现了3800mm测量量程下0.2mm的测量精度,达到国内最高水平。
该测量系统实现核燃料组件多参数的高精度测量是基于光电所团队自主研发的水下耐辐射摄像、水下热扰动图像复原、水下双目测量等关键技术。系统的成功研发,为核电站燃料组件的状态评估及核安全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产业化前景。
目前,光电所团队正致力于水下激光三维扫描重构测量技术的攻关。下一步将融合水下双目测量技术,开发应用于海洋、湖泊环境下对水下构件、水下地形地貌等参数进行测量的装备,为国家在海洋资源探测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具有广阔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