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研究生教育 出版物 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其它功能 > 专题 > 十八大学习专题
十八大代表陈建新:我的生活就是科研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0-12 阅读次数:

“如果光速都有被超越的可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不断超越自己,成就未来呢?”这是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教授、博导,耶鲁大学客座教授陈建新的人生格言。虽然已成绩斐然,她依然每天坚持早起,一份简单的早餐后,便开启新一天的科研探索。

陈建新的研究领域是国内新兴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光子学。激光曾被视为神秘之光,现已被人类广泛应用。近年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种更为奇特的激光——飞秒激光,能聚焦到比头发的直径还要小的空间区域。陈建新致力于研究飞秒激光,并努力利用它造福人类。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大敌,医学活检进行癌症诊断时,容易因取样偏差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能否通过光学手段及早诊断出癌症?陈建新有了这个大胆的设想。

2004年从北京大学被引进到福建师大工作后,陈建新开始投入基于飞秒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多光子显微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在这个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最初研究中,陈建新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由于光路设计和探测器参数难以把握,她根本无法从医院提供的临床手术切下来的新鲜病理样品中,扫描到一张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的图像,更无从进行病理和图像分析。在光路的调试和探测器参数的优化中,她一次次地摸索、分析和研究,经过不断的努力,逐渐总结出最优化的实验方案,并取得了理想的图像。

此后,陈建新一头扎进多光子显微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别人问她为什么每次做实验时间都那么长,陈建新笑着解释:“整套设备昂贵,是实验室的家底,其寿命与开关机有关。所以一旦开机,就想着不停歇地一口气做下去。”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做实验需要耐心和反复探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建新的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国际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并得到国际同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其研究成果《基于非线性光谱成像新技术的医学无损诊断基础研究》,开拓了非线性光谱成像新技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此技术若与光纤光学结合,将实现人体全身的内窥镜无损检查,该成果获得2009年度福建省科技一等奖。

一向心态很好的陈建新,有过两次让她失眠的任务。一次是福建省科技一等奖的答辩,15分钟的PPT,前后改了30多遍;另一次则是她领衔申报的教育部“医学光电信息技术”创新团队,最终团队脱颖而出,入选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它们承载着团队的希望。如果这只是我个人的事,我想就不会有压力了。”陈建新说。

是的,作为福建省引进的人才,到福师大工作后,陈建新从未让领导和同事失望。面对家人,她只能把愧疚藏在心里。“我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常常通宵做实验,经常让女儿在同学家里过夜,每次望着女儿离去的瘦小背影,我的内心都无比酸楚……”

如今,陈建新的头衔和荣誉越来越多,但她仍单纯认真地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我将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不懈探索,永不止步。其实,对科研人来说,科研和生活永远没有界限,我的生活就是科研。”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20906/46/11463915556407479798.jpg

陈建新在工作中

(来源:福建日报 记者 郑璜 实习生 陈序晋)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单位邮编:610209 备案号:蜀ICP备05022581号
单位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双流350信箱 电子邮件:dangban@ioe.ac.cn